本报讯(通讯员杨晓乐 杨欣 伊德尔)近日,记者走进孪井滩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大葱种植基地,只见轰鸣的栽种机来回穿梭,精准地将葱苗插入间距均匀的开沟田中。该基地负责人杨生满告诉记者,今年是他首次种植大葱,打算种植130亩,每亩产量约一万斤,预计9月底上市,主要在本地售卖,也会销往成都、重庆等地。
当下正值经济作物种植的黄金时节。今年,孪井滩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,引入机械化栽种技术,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绿色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种植,通过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,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据了解,近年来,孪井滩示范区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,将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引擎,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资源优势,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除大葱种植,还大力发展麒麟瓜、洋葱、黄花、葵花、籽瓜等优势特色产业,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绿色化建设,在提升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目前,示范区葵花、洋葱、籽瓜等经济作物已陆续完成栽种工作,预计今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1.75万亩。
孪井滩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学飞表示,示范区将继续加大引导支持力度,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、订单农业、设施农业等,持续探索多元化、高效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径,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。